作者丨王滿華
編輯丨張麗娟
前不久我剛寫了明星項目甩賣老股的選題,朋友提醒我可以去關注一下OpenAI的老股交易。一番了解之下,的確火爆異常。
熱度有多高?幾個緯度可見分曉:
首先,機構競爭激烈,即使是明星投資人也不一定能拿到入場券。據說在上一輪公司Tender offer交易中,“木頭姐”凱茜伍德都沒搶到份額。
其次,估值持續攀升,年初還是290億美金,如今已經達到860億美金,一年時間翻了3倍。而在老股交易中,更有買方直接喊出1000億美金的估值,為的就是拿到一張入場券。
不只國外風投,國內也是趨之若鶩。
這里分享一個觀察到的細節——在某創投平臺開設的股權轉讓線索專欄上,今年以來,“求購Open AI公司股份”的信息幾乎每一期都位居頭條位置,與之并列的是求購馬斯克的Space X股份的消息。
OpenAI老股在資本市場的火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AI已經成為時下投資市場的絕對頂流,而OpenAI在行業里更是“睥睨天下”的存在。對于投資人而言,某種程度上,能拿到OpenAI的股份,就等同于握住了未來的確定性。
不過,復雜的股權結構、創新的回報策略,以及狂飆的估值,成為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的根本原因。而在上周末,OpenAI “靈魂人物” Sam Altman在24小時內接連傳出“被罷免”和“即將回歸”的消息,更是給投資者心里種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
Dyllan(化名)是從去年開始轉型做老股轉讓交易的,OpenAI正是其手里的項目之一。據他描述,過去慕名前來的投資者不在少數,類型覆蓋了家辦、美元基金、高凈值個人、上市公司等等。
受限于某不可抗因素和項目的特殊性,他無法提供企業相關資料(企業也不會給出相應的盡調材料),也不會保證能夠拿到的具體份額,甚至不會承諾是否真的可以達成交易,一切全憑“信任”和買方購買的意愿程度。
即便如此,主動上門尋找份額的買家依然不斷,更有甚者愿意支付額外費用,金額能達到3-5的百分點。
事實上,投資者對OpenAI有多狂熱,從公司今年以來狂飆的估值,就可見一斑。
今年1月底,微軟正式向OpenAI投資數十億美元,當時公司估值略低于300億美元;隨后9月,《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OpenAI正在與投資人就現有股票出售進行談判,交易達成之后,OpenAI估值將達到860億美元。也就是說,一年時間不到,公司估值已經翻了超3倍。
而我聽到的消息是,在老股交易市場,有些買家為了更順利拿到OpenAI的股份,不惜在本就高昂的估值上溢價交易,有的已經喊到了1000億美金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項目火爆、需求過剩,OpenAI的老股交易形式也與傳統交易有所不同。
我在《明星項目也開始5折“甩賣”老股了》一文中曾提到,通常情況下,老股轉讓是一個非標市場,交易的定價主要是由買賣雙方協定的,依據就是企業的基本面和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火熱的明星項目或許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價格預期,但仍然很難做到完全公允。
然而,一位接觸過OpenAI融資交易的業內人士表示,OpenAI的老股交易則是由公司統一估值、統一定價,統一轉讓?!斑@即使放在美國交易市場也不常見,像馬斯克的Space X就是采取類似的方式?!?/strong>
特殊交易模式的背后,展現的是公司對于融資的絕對主導權。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交易不再是買賣雙方獨自決定的事,難度也會隨之增加,除了資金實力之外,“接盤者”的專業度、資源,甚至是一些潛在風險,都會被列入考量范疇。
“現在很多國內風投也想投進去,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信息平臺掛了那么多求購訴求,成交概率也微乎其微?!?/span>
OpenAI老股的交易難度是顯而易見的,為何仍然有那么多投資者前赴后繼?
“就像在20年前投資騰訊、阿里一樣?!盌yllan表示,“大家投OpenAI,其實是在投‘下一個共識’,因為大家相信人工智能代表了未來,而OpenAI又是最可能跑出來的?!?/span>
的確,無論從市場空間、公司核心競爭力、還是成長性來看,OpenAI都足夠讓投資人瘋狂。
首先來看市場。目前,全球的AI(人工智能)市場正在快速發展,很多國家都在大力支持產業的發展。根據沙利文報告,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增長速度非???,到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了23901億元,同比增長了26.69%,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0802億元,同比增長28.87%。
從外界的反饋來看,市場對于AI未來發展所產出的經濟價值也是寄予厚望。比如高盛經濟學家Joseph Briggs和Devesh Kodnani就曾在一份團隊報告中寫道:“在廣泛使用后的10年里,它可能會使全球勞動生產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逼杖A永道則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世界經濟貢獻15.7萬億美元。
這一語境下,投資AI,已經成為一級市場的共識。據國外風投數據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數據,2023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共計發生融資1387件,籌集融資金額255億美元,平均融資金額達2605萬美元。
而放眼全球AI創企,OpenAI從創立之初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一經發布,瞬間就引爆了整個科技圈,被視作是“繼互聯網和iPhone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比爾蓋茨也直言:“ChatGPT是1980年以來最具革命性的技術進步?!?/span>
近期GPT-4的發布,更是將外界對OpenAI的“恐懼”推至頂峰。
從事AI創業的Jayden(化名)就曾對我打趣道:“4.0發布的那天晚上,我朋友圈一片哀嚎,尤其是剛拿到融資的企業?!?/span>
小飯桌在《“看完OpenAI大會,很慶幸沒拿到融資”》一文中曾提到,一位應用開發者直言:“OpenAI的這次更新,基本宣告了大多數應用層公司上半年的探索,只是在做無用功,因為功能上大家用ChatGPT就夠了,而比用戶增長,誰又比得過ChatGPT呢?”
“現在AI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目前AI創企做的全是OpenAI玩剩下的,至于OpenAI還沒做的,也不代表做不了,只是人家不愿意做?!?nbsp;Jayden表示,“更何況OpenAI還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想必即將發布的5.0版本更是憋了一個大招?!?/span>
當“OpenAI正在殺死創業公司”的言論充斥在一級市場,人們對于OpenAI本身的渴望就會更加強烈。
不過從可查的公開資料來看,目前能拿到OpenAI股份的,依然是在全球享譽盛名的大家伙們,埃隆·馬斯克、微軟自不必說,其他投資者還包括紅杉資本、老虎環球基金、硅谷知名風投A16z等。
某種程度上,對于投資者來說,能拿到OpenAI的股份,就等同于握住了未來的確定性。
但凡事都有兩面,首先,無論是市場對OpenAI老股需求的火爆,還是公司獨特的交易方式,都注定了想要拿到份額并不容易。即使幸運地找到了投資渠道,擺在投資者面前的,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首當其沖的,就是要了解和接受OpenAI創立的獨特的股權結構。
一直以來,OpenAI對外都宣稱自己是一家非盈利組織,言下之意,公司想要保持正常運轉就需要不斷輸血,但投資人并不是慈善家。
為了在不違背公司初衷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引進外部融資,OpenAI在2019年3月推動成立了OpenAI LP(有限合伙)。OpenAI LP被官方稱為“capped-profit”company,翻譯過來是“有利潤上限”的合伙企業。
為了保留OpenAI的控制權,在這家有限合伙企業當中,OpenAI Nonprofit作為GP,其董事會負責整個有限合伙企業的管理和運營, LP包括投資人和員工。
- 圖片來源于網絡 -
目前,OpenAI的股權結構是微軟和其他風險投資VC各持49%,OpenAI基金控制剩余2%。
與一般的風投回報方式不同,OpenAI并沒有上市計劃,也摒棄了傳統的“擊鼓傳花”式的退出方式,而是讓投資者和員工階段式地獲得有上限的回報。另外,投資回報若超出上限,超出部分將返還給非營利機構OpenAIInc,推動公司通用人工技術的研發。
從具體操作來看,未來OpenAI LP的利潤流向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滿足以馬斯克為首的彼得泰爾、雷德霍夫曼等首批投資者收回初始資本。2015年成立時,OpenAl起始資金來自馬斯克等人10億美元的捐贈。
第二階段,微軟將有權獲得OpenAl 75%的利潤,直至收回其130億美元投資;
第三階段,在OpenAl的利潤達到920億美元后,微軟在該公司利潤分配比例將下降到49%,剩余49%的利潤由其他風險投資者和OpenAl的員工分享;
第四階段,在利潤達到1500億美元后,微軟和其他風險投資者的股份將無償轉讓給OpenAl的非營利基金。
有業內人士曾公開評價道:OpenAI的股權投資協議設計最顯著的特征是,讓投資者的回報與企業的收益高度綁定,讓每一個投資者都“被迫”成為耐心的產業資本,真正實現“風險共擔,利潤共享”。
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當一個新模式出現時,教育市場的動作在所難免。對于投資人來說,在回報方式都尚不清晰的情況下投出真金白銀,心里難免打鼓。
“OpenAI的股權投資協議目前仍是個理論上的分配方式,可能隨時面臨調整,最后怎么操作沒有人知道,就在上一輪融資時,還有機構直接給Sam Altman打電話,確認這個分配方式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币唤佑|過OpenAI融資交易的業內人士表示。
而更令投資者感到擔憂的是,OpenAI股權投資協議的締造者之一——Sam Altman在上周末突然被傳出被“罷免”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層浪?!皬闹芰缟祥_始,就不斷有投資人或者潛在資方給我發信息詢問情況,大家都擔心Sam的事情會影響新一輪的估值,甚至是額度分配?!盌yllan稱。
話音未落,更戲劇性的一幕再次發生。昨日,根據媒體最新報道,OpenAI前CEO Sam Altman正在考慮回歸。而推動這位OpenAI前CEO復出的主要動力就來自投資者。
據悉,在曝出Sam Altman被“罷免”之后,包括紅杉資本普通合伙人Alfred Lin在內的幾位投資人就對他表達了公開支持,老虎環球基金更是積極推動OpenAI董事會恢復Altman的職務。
截至目前,Sam Altman是否能夠回歸還未成定論,但根據上述媒體報道可知,Sam Altman已向投資人表明,如果回歸,他希望重組新的董事會和公司治理結構。
可以預見的是,無論Sam Altman回歸與否,OpenAI未來都將經歷一場混亂,而對于渴望拿到OpenAI股份的投資人而言,這無疑會令其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