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王滿華
編輯丨張麗娟
出差“撞車”,或許正成為衡量一個城市投資熱度的新指標。
前不久,一級市場從業者董越(化名)正坐在前往蕪湖的高鐵上,偶然聽到隔壁座打電話,聊到“VC、投資、新能源”幾個關鍵詞,就主動攀談了起來。一來二去,竟然發現同排車廂坐了不下五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人。
“A、B座位是臨港基金的,E座位是海通新能源的,F座是昆山某新能源基金的投資經理?!倍较蛐★堊栏袊@道,“蕪湖也卷起來了啊?!?/span>
作為安徽省副中心城市,一直以來蕪湖的存在感并不強,上一次大型“出圈”還是因為游戲主播大司馬的一句“蕪湖,起飛”。殊不知,近兩年在各地競逐新能源的浪潮中,蕪湖憑借奇瑞汽車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站上風口,不但短時間內跑出兩家獨角獸公司,還將城建集團送到港交所擬敲鐘上市,這也是最近三年來國資城建公司首次沖刺港股。
另據小飯桌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今,蕪湖投融資事件超109起,31個公開融資的項目中15個融資金額在億元及以上,有12個項目連續完成2輪及以上融資。
一時間,蕪湖的名字開始在資本市場更多被提及,新能源投資人們也將這里作為新的項目考察地。
蕪湖最近的一波投資熱度,要從兩筆融資說起。
第一個是長飛先進半導體。
長飛先進半導體2022年成立于安徽蕪湖,專注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產品研發及制造。截至目前,其產品矩陣已經實現了從光伏、儲能、充電樁到新能源汽車等應用領域的全覆蓋。
今年6月,長飛先進半導體宣布完成A輪股權融資,該筆融資在當時的創投圈,可謂引起了巨大反響。
首先,金額夠大——單筆超38億元,一舉創下當時國內第三代半導體融資規模歷史之最,并刷新了2023年以來半導體私募股權融資市場單筆最大融資規模紀錄。
其次,資方陣容豪華——光谷金控、浙江國改基金、中平資本、中建材新材料產業基金、中金資本旗下基金、海通并購基金、國元金控集團旗下基金、東風資產、建信信托……29家地方國資、產業資本以及頂級投資機構齊聚一堂。
據當時媒體報道,公司此輪融資投后估值高達152億元,成為了安徽蕪湖崛起速度最快的“獨角獸”。
經此一役,長飛先進半導體及背后的蕪湖一戰成名。
而將時間再往前倒,這里還跑出過另一只新能源獨角獸。
去年,鋰電材料生產商蕪湖佳納宣布獲得一輪戰略融資,金額達14.4億元,投資方包括前灣基金、安泰基金、銀湖實業、蕪湖產投等國資機構。此輪融資完成之后,蕪湖佳納的最新估值達到113億元。
蕪湖佳納脫胎于國內陶瓷釉料龍頭道氏技術,后者是創業板A股上市的“建筑陶瓷材料第一股”。 過去幾年,道氏技通過收購青島昊鑫、佳納能源,迅速切入新能源材料領域。蕪湖佳納,正是道氏技術旗下正極三元鋰電材料業務的運營主體。
除了上述兩家獨角獸,蕪湖近兩年還浮現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明星公司。
比如氫氣隔膜壓縮機制造商中鼎恒盛。去年6月,公司獲得4.41億元B輪融資,由三一集團、東方富海、基石資本、深創投、合肥產投集團、毅達資本、上海自貿區基金等23家機構聯合投資,投后估值30.41億元,距離A輪融資時估值半年時間翻了4倍。如今,公司已提交創業板上市申請,正式沖擊“隔膜壓縮機第一股”。
具體到機構側,中金資本、達晨財智、毅達資本、基石資本、深創投、東方富海、小米、寧德時代、立訊精密、江淮汽車……時下活躍在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紛紛在此布局。
除了投資當地項目,不少機構更是在蕪湖直接成立基金。
早在2022年初,由俞敏洪、盛希泰創辦的洪泰基金就與蕪湖市政府聯合成立了蕪湖龍門產業發展基金,主要投資于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家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業互聯網、節能環保等領域。洪泰基金還表示,計劃在5年時間里,幫助蕪湖培育10家上市公司。
根據政府最新數據,截至目前,蕪湖擁有34家備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規模近1562.56億元。
為什么是蕪湖?
這一方面得益于蕪湖的產業生態布局。換句話說,就是踩上了新能源汽車這波風口。
眾所周知,安徽省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優勢省份,聚集了比亞迪、蔚來、大眾等7家整車企業。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車產量169.9萬輛,同比增長45.7%,占全國比重為8.1%;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60.6萬輛,同比增長76.6%,占全國比重為9.6%。一個形象的說法是——全國出口每4輛汽車中就有1輛“安徽造”。
作為安徽汽車產業“雙核”之一,近年來,蕪湖也把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首位產業,并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車生態之城”的目標。2022年,蕪湖整車產量在全省率先突破百萬輛,達111.1萬輛、同比增長36.5%;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21.58萬輛,同比增長125.8%;汽車銷售總量居全省第一,產值突破2000億元,同比增長30.8%。
而談到蕪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奇瑞汽車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詞。
時間回撥到1995年,蕪湖市政府籌建了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也就是奇瑞汽車的前身,并力邀曾任上海一汽總裝車間主任的尹同躍回鄉造車。2007年,奇瑞第100萬輛整車下線,成為第一個進入百萬俱樂部的完全自主品牌。
時至今日,奇瑞已發展成一家以汽車價值鏈為主導、關聯多元化產業的大型集團。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在2022年汽車銷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集團中,奇瑞集團增速28.2%,位居行業第二;連續20年位居中國乘用車品牌出口第一。這一年里,每7輛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中,就有一輛來自“奇瑞造”。
奇瑞集團也是國內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之一,從1999年就開始進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2021年,奇瑞還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投資130億元,在蕪湖打造系列“未來工廠”
在頭部企業的帶動下,新能源車企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紛至沓來。放眼蕪湖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既有整車企業、材料企業,又有“三電”企業、汽車電子企業和運營推廣企業,已經初步形成“整車-電池-電機-電控”“關鍵系統-整車-服務-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
目前,蕪湖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400家,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400多家,培育出上市企業4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5家。因與奇瑞合作緊密,到蕪湖投資的世界500強就有32家。
某種程度上,蕪湖也算是將奇瑞汽車這張金字招牌運用到了極致。
一熟悉蕪湖招商引資的業內人士告訴小飯桌,當地還會圍繞奇瑞供應鏈開展精準招商,通過梳理奇瑞供應鏈配套企業和意向合作企業,按照縣(市、區)、開發區產業定位,精準推送給載體,服務載體招商。
2022年,蕪湖市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127個,總投資額1078億元,其中80億元以上項目4個。
人的因素也不容小覷。
作為土生土長的蕪湖無為人,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也為蕪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起到一定帶動效用。2021年7月,投資總額達20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及配件產業園項目落戶無為,其中,新能源動力電池長三角制造中心項目總投資150億元,新能源動力電池配件及汽車配件項目50億元。
目前,比亞迪已在無為建成全國最大的40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產能可為約80萬輛新能源汽車裝機,1-7月,園區新能源汽車實現產值130億元。產業園的建設,也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近年來,無為市先后引進展博、通美、正鑫源、武耀、定靖軒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項目。
強大的產業基礎和集群優勢,直接指向的就是項目的儲備深度,以及未來招引新項目落地的可能性。但對于機構而言,單單滿足“投”的訴求顯然不夠。
眼下,各級政府都在發展母基金生態,吸引VC/PE來當地筑巢,作為地級市的蕪湖也在暗自發力。
早在2016年,蕪湖就設立了5億元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專項資金,對VC/PE機構投資初創型中小企業投資新能源產業。
隨后,《蕪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正式發布,《計劃》提出,設立規模不低于100億元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基金。
去年9月,蕪湖先進制造產業鏈母基金完成簽約,規模10億元,重點聚焦汽車及零部件、平板顯示、新材料等先進制造產業,其中40%投資于“硬科技”子基金、40%投資于產業鏈提升子基金、20%直投優質項目。
時間進入2023年,蕪湖在母基金方面的布局更加密集。
1月, “安徽穗達榮耀股權投資基金”,基金總規模20億,重點關注消費升級、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4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啟動運營,基金總規模180億元,主要投資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底,蕪湖全市累計設立或參股政府投資基金68支,認繳規模1052.7億元,實繳規模584.21億元;累計投資項目545個、投資額352.5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待外資的態度上,蕪湖也秉持著積極引進的開放態度。
去年9月,安徽省首只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蕪湖含元雙智私募基金(有限合伙)完成合伙協議簽訂,基金總規模4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有限合伙人FUTURE MINING HOLDING PTE.LTD(新加坡)出資3000萬美元、占股49%。
母基金發布的同時,蕪湖也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比如構建“基金森林體系”,市與各縣市區、開發區全部建立政府投資基金,實現市縣兩級全覆蓋;降低子基金返投比例限制,由原先的不低于2倍降至市內子基金1.2倍、市外子基金1.5倍;建立讓利機制,最高可將收益扣除資金成本后90%獎勵管理機構。提升基金運作效率,市場化項目以及天使類500萬元、風險類1000萬元以下的讓利項目由管理機構直接決策。以及建立盡職免責容錯機制、對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發生損失的給予財政補貼等等。
蕪湖的種種動作,吸引了諸多VC/PE的目光。小飯桌發現,東方富海、歌斐資產、基石資本、晨暉資本、復星集團、招商致遠資本、中金、海通證券、洪泰基金、三七互娛等機構早在蕪湖設立基金??梢灶A見的是,這一名單還將繼續拉長。
一千多年前,李白初出巴蜀、沿江而下,行至蕪湖天門山后寫下“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F如今,乘著新能源的風口,這座沿江古城也將再次被看見。